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國際

北京「蟒蛇戰略」與川普政策不確定性交錯 彭博:台灣正面臨生存關鍵

2025-11-24

12 人氣

美國學者認為,在美中對抗的大環境之下,台灣目前正面臨關鍵抉擇點。(資料照片/美聯社)
 
美國學者認為,在美中對抗的大環境之下,台灣目前正面臨關鍵抉擇點。(資料照片/美聯社)

在美中全球博弈的大棋盤之中,台灣始終是影響雙方算計的關鍵之一,隨著中國近年不斷強化文攻武嚇的力道,持續貫徹領導人習近平的「蟒蛇戰略」,加上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對重要事務注入高度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之下,美國學者認為台灣已達到臨界點,且未來數個月的發展,將成為決定未來命運的關鍵。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彭博專欄作家白蘭斯(Hal Brands)在專文之中,表示北京長期以來,對台灣採取非戰爭的脅迫手段,但同時也持續強化軍事能力,使其脅迫更加可信,雖然直到不久之前,這項的策略明顯適得其反,不僅強化了台灣的抵抗意志,也大幅拉近了美台之間的關係,然而台灣近期內部意志的撕裂,以及華府和台北關係裂痕的浮現,都使其無法再斬釘截鐵地,認為中國奪台策略失敗。

白蘭斯表示,他近期訪台與政、學各界人士進行對話,藉此進一步了解台北對於美中台三方博弈所採取的立場,並發現美台關係,似乎正處於一個可能更加牢固、持久,卻也可能面臨惡化危機的關鍵轉折點。在過去1年之間,美方的行為使高度依賴美國的台灣面臨不確定與焦慮,且台灣內部在面臨必須團結的緊迫時刻,卻陷入了政治漩渦之中。

因此,他認為在包括貿易、國防支出以及美中貿易談判發展等因素交織下,美台關係有可能惡化,且北京也正處心積慮破壞台灣情勢的穩定,美台雙方若想避免出現負面發展,未來數個月恐是關鍵期。

台灣的重要地位 不僅僅來自於台積電

白蘭斯認為,雖然近年有關台灣地位的討論,往往離不開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但是台灣的重要性本質上來自於地緣戰略地位;他表示台灣扼守東海與南海的交界,位處北起日本、南至印尼的第一島鏈中心地帶,一旦落入中國手中,將成為菲律賓、日本安全重要威脅,也使得美國西太平洋防禦體系因此斷鏈。

對於北京而言,台灣不僅是所謂列強對中國造成「百年屈辱」的象徵,同時也是國共內戰未能畫下句點的延續,因此有中國分析人士表示,在美國支持下的台灣,猶如一條「扼住巨龍脖子的鎖鏈」,北京則是制訂了多管齊下的策略對台灣進行打壓。

習近平的「蟒蛇戰略」 正在壓縮台灣活動空間

由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台策略的首要目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在不發動毀滅性戰爭的情況下奪取台灣,因此採取了全面性、逐步強化的脅迫手段,一方面透過台海周遭的軍事活動擠壓台灣物理上的空間,在逐步蠶食其主權、消耗軍事能量的同時,凸顯出台灣容易遭受封鎖或入侵的高度風險。

此外,北京也透過網路攻擊,假訊息等灰色地帶手段,並且強化對台灣邦交國和國際盟友的施壓,限縮台北在國際舞台的活動空間,展現出明顯的「蟒蛇戰略」(Anaconda strategy)特性,該手段目的在透過壓制造成孤立並且削弱士氣,最終迫使台灣舉起白旗。

不過中國也並未因此而放慢以硬實力達成目標的腳步,在30年前,解放軍戰力過於陳舊,曾經讓美國戰略專家笑稱若要奪取台灣,北京得要「讓百萬兵力游泳渡海」,但如今其現代化腳步迅速,大幅提升封鎖或是阻卻台灣與外界聯繫的能力,包括飛彈、戰機與戰艦等裝備的發展,都使美方出手護台的成本不斷增加。

美國是否仍是台灣可靠盟友

白蘭斯表示中國的施壓,加劇了台灣民眾對於統一的抗拒,且讓外交立場較為強硬的民進黨在2016年至2024年之間,連續贏得3屆總統任期,並且使立場較為溫和的國民黨成為在野勢力。在此期間,台北扭轉了長期國防支出下滑的趨勢,採取「不對稱作戰」的軍力發展策略,試圖延長台灣抵禦中國侵略的時間,提高了美方及時來援的可能性。

雖然川普對於向台灣提供安全承諾,一向維持諱莫如深的態度,但美方在2018年發表的國防戰略,將美軍重心轉向應對中國威脅,且在其第一屆總統任期之間,美方對台灣軍售金額創下歷史新高,都可被視為一種表態,其後擔任總統的拜登(Joe Biden)更是進一步表態將派兵捍衛台灣的立場。

不過這一切都在川普重返白宮、將關稅大刀砍向盟邦之後變了調。

白蘭斯認為,雖然在川普的領導之下,目前五角大廈在充實軍火庫方面,更接近面臨實戰的狀態,同時也提升美軍在太平洋地區作戰的準備程度,然而其不分親疏的關稅戰,卻使台灣有種華府對敵友態度並無二致的感受。此外,五角大廈在不斷要求台灣,將軍費提升至在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達到10%、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無法企及的水準同時,美國對台軍售交付的延宕卻高度令人詬病,從而使美國立場與承諾的可靠性出現動搖。

台灣內部政治氛圍 提高外部不穩發展

雖然美國立場出現令人不安的發展,但是白蘭斯也指出,台灣內部的政治紛擾,更加重了其安全不穩定的程度。即便台灣不斷強化防禦能力,並且針對長久以來並無太大成效的兵役制度進行改革,同時借鑑俄烏戰爭的經驗就國防策略進行調整,然而政治氛圍的惡化,兩大主要政黨之間將彼此視為仇敵的立場,都可能削弱國防能力提升的程度。

除了政治的兩極化,可能大幅降低關鍵改革的成效,總統賴清德在涉及中國的議題上,慣於發表咄咄逼人的言論,也引發了美國政策制定者的不滿,憂心這樣的行為恐怕會讓美國捲入危機之中,因此雖然美台之間的關係,在過去數個月之內飽受疑慮與不安的紛擾。

太平洋的均勢正處於危機中

白蘭斯表示,川普支持者之中,抱持新孤立主義觀點的人士,或許會對川普模糊不清的台灣承諾表達歡迎,認為這樣可避免美國被捲入不必要的衝突之中,但這樣的觀點並不正確。

他認為台灣並非國際的慈善援助對象,而是擁有高科技發展關鍵供應鏈,以及第一島鏈樞紐地位的存在,雖然美台關係的維持與發展確實經常令各方感到棘手,但數十年以來,雙方的關係的發展維護了西太平洋區域的和平,是世界最關鍵區域安全的基石,因此,目前台北似乎正處於決定未來數年美台關係的關鍵期,也是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時刻。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