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印第安納州一片原本種滿玉米的土地,現在成為亞馬遜AI資料中心。這座耗資上百億美元的運算基地,採用自研發的AI晶片,有望成為AI科技厚厚最強後盾。但高耗能與大量用水引發地方擔憂,外界質疑,科技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否足以彌補農地流失與能源壓力。AI熱潮正推動創新同時也在消耗大量資源,正在考驗承受力。
原本一望無際的玉米田,如今矗立一座龐然白牆,這是印第安納州新卡萊爾鎮的轉變,從穀浪翻滾到AI運算堡壘,僅用一年光陰。亞馬遜網路服務執行長加曼指出,從破土那天起,到大型客戶蜂擁進駐,這工程的速度與規模,徹底改寫紀錄。
亞馬遜豪擲逾百億美元,在這農業重鎮打造全球最大AI資料中心「Project Rainier」,完全擺脫輝達晶片依賴。核心武器是50萬顆自家Trainium 2晶片,助Anthropic與OpenAI正面硬碰,加速AI模型訓練,然而能源問題也隨之浮現,全中心預計吞噬2.2吉瓦電力,等同150萬戶家庭的年耗電量。
當地居民卡盧索直言,水荒已成心頭大患,他擔憂電網能否撐住亞馬遜、通用汽車到整個城鎮的饑渴需求,偶爾的停電陰影,更讓人夜不能寐。每日數百萬加侖冷卻水傾瀉而出,對這水源本就匱乏的農村,無異於釜底抽薪。
印第安納州市議會主席考夫曼認為,新卡萊爾小鎮僅有1900居民,卻得供水給亞馬遜,還要兼顧鄰近通用汽車新廠,這負荷簡直是場生存考驗。農田一寸寸淪陷,昔日豐收景,換來嗡嗡機鳴與蒸騰熱浪。
面對質疑,亞馬遜強調已啟動核能與再生能源布局,每年更將削減23%用水量。AWS副總卡利亞納拉曼表示,他們在印第安納境內推動逾五座風能、太陽能計畫,總計635吉瓦容量,已注入電網實戰供電。
然而,承諾的甜頭遠不如預期。州府砸80億美元稅務減免與補貼,換亞馬遜誓言9千臨時建置職缺、千個長期崗位,但僅六成薪資勝過當地平均。
故事不止印第安納。AI熱浪席捲全球,美國資料中心區電費暴漲逾267%,噪音、污染與稅負不均,激起居民怒火。專家估計,過去十月,已有640億美元建案遭社區抗議擱置或腰斬。科技網路新聞頻道創辦人坎卓維茨認為,開發商落地社區,抗爭註定如影隨形,畢竟,他們吞噬土地資源,卻吝嗇回饋。
但科技的競賽才剛開始,大量的AI熱錢湧入,資料中心開發的腳步很難放慢速度。科技建設與環境還有在地民眾的生存,還會不斷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