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光電加嚴環評修法,未來大型光電或敏感區設置全部強制環評,對太陽能發展造成重創。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晚間聯合發表聲明,對政策未充分討論倉促通過「深感遺憾」,批評台灣「政治凌駕一切」,讓光電成為政策角力犧牲者。預期修法後將使企業面臨「買不到綠電、買得更貴」雙重衝擊,如政府不提出配套措施,能源轉型恐面臨轉型失敗風險。
包含太陽光電系統公會、再生能源公會、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在內的七大公會指出,本次修法在多方意見未能充分納入的情況下通過,恐導致「執行標準不一」、「行政量能過載」,增加政策落地風險,最終不利於環境保護與能源轉型。
強制大型光電環評修法通過,七公會直指,未來綠電供給面臨急凍,因為大量案場恐被迫進入漫長程序,綠電新增量勢必放緩, RE100企業將面臨「買不到綠電、買得更貴」的雙重衝擊。
公會遺憾,在台灣再生能源長期被污名化為「破壞環境」,被套上比火力與核能更嚴的審查門檻。台灣政治凌駕一切,太陽光電屢次成為政策角力中的犧牲者。
台灣目前約有35萬直接與間接從業人員,制度驟變將使太陽光電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公會強調,若大量案場長期卡關,不僅可能引發產業鏈萎縮、企業營運受阻,也會使外資對台灣能源環境的可預測性產生疑慮,乃至出走。若政府未及時提出配套與因應措施,後果將不只是單一產業的危機,而是台灣的能源轉型目標面臨失敗風險。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共同發出緊急聲明稿。
聲明指出,光電環評能部分解決環境及社會問題,值得肯定,但目前修法的版本,恐造成光電發展全面停滯,有悖於能源轉型淨零的目標,「光電既可以是土地掠奪者,亦可成為守衛者」,一味加嚴管制、擴大禁建範圍的修法,恐有矯枉過正,扼殺部落、農漁村追求轉型的機會之窗,強調支持光電環評,但目前草案應更細緻考量。
七大光電公協會最後強調,支持環境保護,也願意遵循新制度,但政府必須正視綠電放緩、成本墊高與產業鏈風險,提出明確可行的配套,確保台灣能源轉型與科技產業競爭力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