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南韓峰會即將登場,兩人的交鋒成為各界矚目焦點。經濟學人分析2013年以來習近平的1萬4000多篇講話內容,發現他似乎變得更加自信與果斷,並且在談判桌上已經是一位難應付的領導人。
經濟學人26日報導,其團隊對2013年以來的習近平的1萬4000多篇演講、文章和談判進行分析,主要參考傳媒為《人民日報》。相較中文版聖經不到100萬的字數,習近平的演講資料庫已經超過2千萬字。
自信中國強大 重視科技發展
分析指出,習近平的自信日益增強。他強調,中國如今已是「強國」(用詞比率自2013年的7%上升至今年的23%);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0%→10%),這句話今年他也對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內的多國領袖重複提及,或許反映出他愈發堅信全球權力平衡正朝中國傾斜。
此外,習近平也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事業」(1%→15%)。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這或許也是他近來多次提到台灣(4%→7%)的原因之一。
習近平推動中國成為全球科技樞紐的動作也很明顯,其中他提到了「高質量」(高品質,3%→40%)、「數字化」(數位化,1%→14%)、「科技」(17%→27%)。此外,他也非常關注AI,在今年的演講中出現的頻率為13%,此前他鮮少提及此詞。
政治語彙變強烈 包容字詞減少
習近平政治語調方面變得更加跋扈,他使用「希望」的頻率變少(47%→27%),「治理」事情的頻率上升(11%→29%);「關心」一詞變少(19%→9%)。他曾在2013年向一位店主說道:「人民吃得安心,這就是我最關心的」,但今年似乎沒有再次展現他與人民的友誼。
現在的習近平似乎不太講「奮鬥」(53%→38%)、「相信」(21%→8%),取而代之的是「保衛」(2%→17%)、「守護」(35%→49%)。他似乎也覺得今天中國的「問題」減少了(52%→36%),「秩序」更加完備了(4%→17%)。
習近平的用詞似乎也漸趨傲慢,「理解」一詞的使用量降低(24%→5%),「指出」變多(46%→69%),「討論」變少(16%→6%),似乎也對別人的「意見」興致缺缺(25%→10%)。
習近平曾在2013年的博鰲論壇上對商界領袖說道:「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和你們溝通」,而他今年只是與其他國家元首形式化地互相表態。
此外,儘管「自我批評」一向不是他講話中的主要詞彙(2013年僅佔1%),但今年卻是首次徹底從他的語彙中消失。他如今的言談,就像一位處於權力巔峰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