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台北23日電)多位知情官員表示,台灣正密切關注北京本週正在討論的第十五個五年發展規畫,擔心中國可能藉此企圖對具敏感戰略地位的前線離島金門施加經濟控制。
中共20屆四中全會正在北京召開,審議關於「十五五規畫」(2026年至2030年)的建議,這場閉門會議預定今天落幕。該計畫將於明年正式啟動,並預計在明年3月的全國人大議會上公布詳細內容。
兩名知情官員向路透社表示,台灣特別關注這份新的五年計畫是否會提及「加深與金門的經濟整合」—金門由台灣實際管轄,距離中國沿岸極近。
長期以來,中國對金門採取「胡蘿蔔加棍子」的策略:一方面以海警船頻繁進入金門海域進行威脅;另一方面則提供各種誘因,例如天然氣與電力供應,試圖拉近擁有14萬人口的金門群島與中國的關係。
對台北的政策制定者而言,金門因地理位置靠近中國,特別容易受到北京在經濟與政治上的影響。金門許多居民與中國有著密切的家族與商業往來,中國廈門市更是他們通勤工作或購物的日常目的地,只需短程船程即可抵達。
金門的淡水供應也部分仰賴中國。這項供水協議是在過去由主張與北京維持較密切關係的國民黨政府任內達成。
這兩名官員向路透社表示,中國並未排除以武力奪取民主治理下的台灣。若中國將金門納入其經濟發展計畫,可能意味著北京試圖建立「事實上的管轄權」,此舉恐進一步升高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
其中一位熟悉相關安全評估的台灣高層官員表示:「兩岸關係可能會從以往的主權爭議,轉變為一場關於『管轄權』的競爭。」
另一位匿名官員指出,藉由新的經濟藍圖,中國可能嘗試對金門施加「實質行政權」,以推進其統一目標。
過去的中國五年計畫偶爾也會以模糊的方式提及台灣。2016年的第十三個五年計畫甚至提出建設通往金門的海底隧道與高鐵延伸線的構想,但遭到台灣方面拒絕。
台灣官員表示,中國正在建設的通往金門的大橋,是台北高度關切的項目之一。該工程並未獲得台北同意。另一項令人擔憂的工程是預定明年啟用的廈門新機場,其最近處距離金門僅約3公里。
台灣官員擔心,兩岸更深的經濟整合可能侵蝕台灣的主權。
這名台灣官員說:「如果他們強行推進興建這座大橋,對我們而言這將是重大的國安風險。」
他並說,這樣的計畫也可能在地方居民、中央政府與軍方之間製造分歧。
該官員說:「如果他們膽敢入侵金門,我們就會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Crimea)。」
他指的是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事件。當時當地居民在一場具爭議的公投中投票贊成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不過他也指出,金門與克里米亞之間仍有差異。克里米亞許多人自認為是俄羅斯人,而金門居民大多自認為是「中華民國的中國人」。
這位官員還表示,廈門新機場距離金門過近,可能帶來飛航安全風險,而中國方面並未主動與台灣協商相關問題。
中國去年啟用了從廈門起飛的新航線,台灣批評此舉未經雙方協商,且航道過於靠近金門空域,構成飛航與安全疑慮。
這名官員指出,新機場的啟用也可能成為中國「進一步強化對金門管轄主張」的另一種手段。
他最後說:「互利發展本身並非壞事,但如果這是為了併吞,那就成了問題。」中央社(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