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談好的關稅呢?美國對日關稅新制上路,日本原以為稅率封頂15%,沒想到卻變成「原稅率再加15%」,讓牛肉稅率飆破4成,引發日方強烈抗議。那麼台灣呢?是否也被列入「加乘名單」?資料揭曉答案。
一、事件背景:美國對等關稅於8月7日正式生效
根據《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公布的公告,美國自2025年8月7日起,正式對未與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實施所謂「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機制。這項措施由川普政府主導,主張若美國出口至某國的商品面臨高關稅,美方將對該國輸美商品徵收對等稅率。其中,日本與台灣均被列入此波關稅名單。
二、日本與美方「理解不同」:算法出現重大爭議日本的理解:封頂15%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強調,雙方原先協議的內容為「封頂制」,即原稅率低於15%者調整為15%,高於15%的品項(如牛肉稅為26.4%)則維持原稅率不變。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赴美交涉時,也再次重申此說法。
美國的公告內容:原稅率+15%
根據美國《聯邦公報》公告,美方對於日貨徵稅的方式為「在現有關稅上再加徵15%」。例如日本牛肉原稅率為26.4%,調整後將達41.4%。這與日方理解不同,也導致日本政府提出抗議。
如果以牛肉為例,依照美國算法:從現有稅率上再疊加15%,牛肉稅率將高達41.4%。
三、歐盟的待遇為何不同?「封頂條款」實際存在
根據美歐過去簽署的《貿易與技術理事會協議(TTC)》與USTR文件,美國曾明確承諾歐盟在對等稅制下適用「封頂15%」的條款,作為鋼鋁關稅爭議的妥協方案。
這表示歐盟產品不論原稅率為何,美方課徵上限即為15%。
關稅爭議不是算法 是談判籌碼
本次日美關稅爭議突顯出一個事實:對川普政府來說,所謂「公平」並不在於公式計算,而在於你願意讓出什麼。(推薦閱讀)利空出盡變轉機!半導體關稅落定,台股佈局時機來了
- 日本主張的封頂條款未被承認,美方堅持照公告辦理。
- 歐盟因過去完整協議與市場讓利,才換得稅率上限保障。
- 台灣若無進一步談判或讓利條件,未來恐難避免被視為「非優惠國」。
對亞洲國家而言,這場「再加15%」的課題,不只是關稅問題,更是國際談判實力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