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台灣比不上烏克蘭 美媒:漢光演習像表演「民眾是觀眾而非參與者」

2025-08-04

9 人氣

美媒:台灣漢光演習像表演,恐等不到美國出手相助。(圖: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美媒:台灣漢光演習像表演,恐等不到美國出手相助。(圖: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台灣軍方7月份進行漢光第41號演習,包括金融時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國際媒體高度關注。專研亞太情勢的美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最新專文以「台灣民間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為題,評論台灣漢光演習雖然規模大,但整體民防仍偏向表演性質,若過度倚賴「台灣關係法」的美國援助,一旦爆發衝突,恐難以及時獲得實際支援。

「外交家」專文表示,台灣近期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光演習,演習時間是往常的兩倍,動員了2萬多名後備軍人,納入平民演練,但台灣民防某種程度上仍偏向表演性質,民眾很大程度上仍是觀眾而不是參與者。

「外交家」指出,國際社會常把烏克蘭和台灣做比較,但相較於烏克蘭人自2014年克里米亞被併吞後,社會自發動員,老人編織軍用物資、鄉村捐糧、志工組成防衛部隊與物資網絡,至2022年俄軍全面入侵時,這套民間韌性早已深化為全民防衛體系。相比之下,在台灣,軍民一體化仍然薄弱。許多台灣人仍難以想像戰爭,多年和平與繁榮削弱了危機感。

文章直白指出,安全保證不是安全策略。台灣當前的防衛架構過度倚賴「台灣關係法」下的美國支持,可是一旦爆發危機,外部援助可能因法律模糊、政治分歧或擔心與中國局勢升級而延遲或受限。此外,要接受美國的援助,台灣必須表現出抵抗的準備,因為「美國不會來拯救那些不想為自己而戰的人」。即使美方做出強有力的反應也需要時間,而現在的台北「可能等不到那個時候」。

延伸閱讀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