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國際

美媒:台灣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

2025-08-04

7 人氣

「漢光41號」演習於樹林河濱公園進行阿帕契直升機熱加油、掛彈。(圖/記者呂炯昌攝,2025.07.17)
 
▲美媒《外交家》指出,若和烏克蘭相比較,烏克蘭社會在心理和實踐上都對俄羅斯入侵做好了準備,而台灣則並沒有。「漢光41號」演習資料照。(圖/記者呂炯昌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史上最大規模的漢光演習於上(7)月落幕,不過美媒《外交家》指出,台灣民間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認為漢光演習儘管開始納入平民演練,但在某種程度上「台灣的民防仍偏向表面功夫,而非具備結構性的實質運作」,若和烏克蘭相比較,烏克蘭社會在心理和實踐上都對俄羅斯入侵做好了準備,而台灣則並沒有。

《外交家》今(4)日以「台灣民間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為題報導,指出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外界經常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討論兩者處境的相似之處,但是一項顯而易見的差別是,台灣民間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

報導提到剛落幕的漢光41號演習,認為這雖是歷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漢光演習,且動員超過22000名後備軍人,並納入平民演練的環節,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台灣的民防仍偏向表面功夫,而非具備結構性的實質運作」,一般民眾大多只是旁觀者,而非真正的參與者。

報導認為這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那就是許多台灣人仍然認為戰爭不可想像,多年的和平與繁榮削弱了這種危機感,和烏克蘭人在2021年底開始接受俄羅斯打來是不可避免的不同,台灣社會仍然與戰爭保持心理距離,台灣的軍民融合仍然相對薄弱。台灣公眾對地緣政治威脅的興趣通常相對較低,許多年輕人對國家安全議題漠不關心,國防政策通常由國家與軍方體系主導,與烏克蘭社會積極參與民防不同。

▲漢光41號演習206旅戰支連臨戰演練。(圖/記者呂炯昌攝)
 
▲漢光41號演習206旅戰支連臨戰演練。(圖/記者呂炯昌攝)

報導強調,北京透過愛國教育、意識形態灌輸與社會控制,幾十年來早已培養出一群願意在戰爭中為國效命的民眾。相較之下,台灣社會長年去政治化、去軍事化,期望透過外交同盟來威懾,兩岸的這種落差恐將在戰時帶來災難性後果。

報導指出台灣的國防態勢嚴重依賴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提供的支持,然而在危機時刻,外部援助可能會因法律模糊性、政治分歧或者與中國衝突升級的擔憂而受到延誤或限制。此外,要獲得美國的援助,台灣必須展現出抵抗的意願,因為美國不會去拯救那些不願意為自己而戰的人。即使美國強勢介入,那也需要時間,而台北很可能沒有時間。因為中國侵台的可能策略是以非戰爭名義迅速突襲,冠上「隔離」、「維和行動」或「國內穩定行動」之名,阻止外國干涉並最大程度地減少民眾抵抗。台北可能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來應對,如果缺乏已動員的社會,進口再多軍備也無濟於事。

報導最後結論,台灣應該充分汲取烏克蘭的教訓,戰爭或許不會在明天到來,甚至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但是在習近平時代,「民族復興」和「統一」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目標,台灣必須做好準備。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