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台灣將成立主權基金引關注 各國知名主權基金、政府挑戰一次看

2025-05-21

20 人氣

總統賴清德20日在總統府敞廳發表就職週年談話,宣示台灣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引發國際市場關注。(圖: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20日在總統府敞廳發表就職週年談話,宣示台灣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引發國際市場關注。(圖: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週年宣示政府要成立主權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SWF)的構想,希望充分運用台灣產業的優勢,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的力量,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透過布局全球,連結AI時代的主要目標市場。事實上,台灣是否成立主權基金的議題早已討論20多年,但因主權基金財源與管理等問題,始終無法取得共識。這次在賴總統公開宣示下,政府有勢在必行的態度,有望推進台灣主權基金的成立。

什麼是主權基金?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SWF),通稱主權基金,顧名思義為政府的基金,主要是管理國家財富(如石油等自然資源收入、財政盈餘),或受政府委託(如退休金)進行投資管理。

根據於2008年制定、國際共識的主權基金標準《聖地牙哥原則》(The Santiago Principles),一個主權基金必須滿足的條件可以濃縮成以下三項:

1. 必須為政府所有,包括中央或地方政府、2. 投資標的必須包括海外資產、3. 必須出於「財政目標」而投資。

主權基金資金從何而來?

主權基金的資金與一般向市場投資人募集的基金資金有所不同,主權基金資金主要來自三大來源: 國家財政盈餘、外匯存底,以及自然資源出口盈餘。

因此,國際間較早設立主權基金的國家大多是擁有自然資源收入的國家,像是中東、北歐的產油國,如挪威、中東國家等,因為產油、賣油而賺進大把外匯,為了妥善利用而成立主權基金,這些油源國家長期累積的財富,仍讓相關的主權基金穩居排行榜前段班。另一個始祖級的吉里巴斯的收益平衡儲備基金(Revenue Equalization Reserve Fund),則是因吉里巴斯共和國(Kiribati)早年仰賴可以作為優質磷酸鹽肥料的鳥糞資源出口,當時英國殖民政府決定對這些鳥糞出口課稅,並將這些稅收成立基金,雖然目前資源已經枯竭,但仍累積成一筆為數不小的資金成為該國重要財政基石。

全球前十大主權基金為何?

根據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 SWFI)公布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前10大主權財富基金如下,其中包括資產規模最大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在內,光油源國家主權基金便佔半數。

1.挪威政府全球退休基金(Norway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GPFG)

1990年以石油出口所得的資金起家,目前規模已經超過1.7兆美元,擁有全球股市總共約1.5%的股票,是市場上最大的投資人之一。該基金一直維持著股票占70%以上的投資組合,更以高度透明與永續投資策略著稱,堪稱國際典範。

挪威主權基金(GPFG)為目前全球最大規模主權基金。(IG@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
 
挪威主權基金(GPFG)為目前全球最大規模主權基金。(IG@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

2.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CIC)

CIC成立於2007年,財源是財政部發行約2000億美元的特別公債,目的是活用國家的外匯存底,目前CIC的規模約為1.3兆美元,以持有大型國有銀行股權來穩定國內金融體系。

3. 中國華安投資有限公司(SAFE Investment Company,SAFEIC)

成立於1997年的SAFEIC則是由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香港成立,目的則是用於支持香港的金融市場發展與港元聯繫匯率的穩定。SAFEIC目前的資產規模約有1.1兆美元,其投資決策與持倉狀態都保持著高度機密。

4. 阿布達比投資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ADIA)

以石油出口的盈餘為財源,旨在長期資本增值與多元國際投資。目前管理的資產約為1.06兆美元,標的多以股、債等傳統資產為主。

5. 科威特投資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KIA)

成立於1953年,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主權基金,財源為石油出口與國家預算盈餘,目標為跨世代財富傳承與經濟穩定。目前管理資產約為1.03兆美元。

6. 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

同樣以石油與天然氣出口的收入為底,協助推動「願景2030」則是其目標。目前管理資產約為9250億美元,並積極投入科技、基建、娛樂與體育領域。

7.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GIC)

成立於1981年,將新加坡外匯儲備投入長期全球多元資產,以維持外匯購買力。目前的資產規模約為8000億美元,配置則以65%全球股票、35%全球債券為基準。

8. 印尼Danantara(Badan Pengelola Investasi Daya Anagata Nusantara)

印尼的Danantara為今年2月才正式成立的新基金,為印尼第二支主權基金。目前公布的資產規模為6000億美元,目標是驅動國家經濟成長;然而其有著透明度欠佳與治理機制遭外界質疑的問題存在。

9. 卡達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QIA)

同樣以油源、天然氣等出口盈餘為財源的OIA是在2005年成立,資產規模約為5,260億美元。QIA在全球金融、基建、房地產與企業股權皆有布局,偏好長期戰略投資。

10. 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資組合(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Investment Portfolio)

早在1935年即已成立,當時用於支持發行港幣的貨幣局與財政儲備,目前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直接掌握核心決策,再聘請專業經理人管理其部分資產,使命在於維護貨幣穩定、保障財政安全及促進長期回報,目前的規模約為5,140億美元。

其他著名主權基金:

1.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

淡馬錫控股公司於1974年成立,目的是有效地代替政府來管理國有企業,新加坡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但卻是依循《公司法》運作,完全不受國家的政策所影響,由於其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間從未公布過財務報表,因此曾被認為是新加坡最神秘的企業之一。該基金直到2004年才因準備發行企業債券而開始公布財報。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為全球知名主權基金。(temasek.com.sg)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為全球知名主權基金。(temasek.com.sg)

2.韓國投資公司(Korea Investment Corporation,KIC)

為南韓的主權財富基金,成立於2005年,其主要任務是保存和增強韓國主權資產(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並透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投資各種金融資產來穩定增值。

台灣成立主權基金時機與挑戰

台灣資金充沛,且央行外匯存底達5828億美元,規模高居全球第4,多年來,國內一直有聲音希望參考國外成功經驗,成立主權基金,妥善運用資金,但考量資金來源與管理方式,朝野多年討論始終無法取得共識。

不過雖然台灣尚未成立主權基金,但若干政府基金亦具有類似功能,央行即曾表示,國內四大基金,包括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及退撫基金,雖無主權基金之名,但已有主權基金之實 。此外,國家發展基金(國發基金)亦有類似功能。

至於賴總統選擇此時拋出成立主權基金構想,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在5月初時曾表示,過去政府確實對成立主權基金比較保守,但衡量國家財力、產業發展,以及國際局勢後,現在台灣可以比較主動討論成立主權基金的議題。賴總統昨日更強調,以台灣產業優勢,由政府主導,布局全球,投資國際市場,連結AI時代主要目標市場,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現在是非常理想時刻」。

不過目前台灣成立主權基金挑戰在於涉及專法管理,有專業管理的單位機制,資金的來源、規模,都必須要在公開透明的機制中運作。

央行曾在今年5月間針對台灣設立主權基金提出專案報告,建議參考國際經驗後,提出三點建議:

1.設立專法:解決預算、人事、薪資彈性問題,現行國營事業法無法因應。

2.治理與監理機制:設董事會(由政府派任),聘請專業經理人負責投資操作。

3.以市場化薪資延攬專業投資管理人才

央行認為,主權基金管理機構為政府出資成立,機構設立的董事會,董事應由相關財經部會派任,經理階層則由專業投資人才擔任。董事會監督經理階層使其營運符合政策目標,經理階層就其投資結果對董事會負責。

為何一再強調主權基金宜設立專法,央行說明,若期許主權基金創造國家財富,管理機構的組織、人事、預算、薪資須具彈性,而現行國營事業管理法、人事法規、預算法及其他相關法規,無法因應需求,因此須由政府制定專法規範處理。

此外,就主權基金財源部分,央行在報告中也建議,可以藉由財政部發債、撥款、出資等方式因應,但不宜運用外匯存底部位,央行認為,外匯存底是央行資產的重要構成項目,就資產結構而言,「中央銀行的外匯資產與新台幣負債必須平衡」,因此不宜動用外匯存底作為主權基金資金。

延伸閱讀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