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週四(7/3)獲國會通過,估計未來10年將使稅收減少4.5兆美元。分析指,該法案雖讓美國躲過短期內可能面臨的債務違約,但長期而言將使債務問題更加惡化。
「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內容包括延長川普2017年的減稅措施,授權增加邊境安全與軍事支出,大幅削減保障65歲以上長者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與低收入戶醫療補助(Medicaid)等。
作為稅改配套措施的一部分,國會提高原本預計8月底至9月初將觸頂的舉債上限,自36.1兆美元再增5兆美元,雖成功排除短期違約風險,卻加劇美國長期的債務問題。
路透社指出,外界普遍認為,從長遠而言,該法案不利於美國債市及財政健全。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估,這項法案將使稅收減少4.5兆美元、支出減少1.2兆美元,但未來10年將有約1090萬人失去聯邦健保保障。
根據獨立機構預測,美國國債未來10年將增加3.4兆美元,市場更加憂心美債將面臨供給增加、需求減弱,這已是近來金融市場動盪的重要因素。
貝萊德(BlackRock)本週一警告,美國每週舉債規模達5000億美元,而外國投資人對美債的興趣原本就逐漸消退,如今投資人對美債需求恐更加疲軟,借貸成本進一步上升。
貝萊德投資團隊在一份報告裡寫道:「我們早就指出,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岌岌可危。若不遏止,債務將是威脅美國金融市場『特殊地位』的最大風險。」
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宏觀策略顧問梅迪羅斯(Mike Medeiros)表示,「大而美法案」令外界對美國國庫產生兩大疑慮,「一是赤字長期持續與債務規模提高,二是通膨」。
該法案也透過允許企業全額扣抵設備與研發支出等措施來刺激經濟,並提供多項減稅優惠。但部分投資人擔心,沉重的債務可能抵銷經濟刺激的效應。
美國百能投資管理公司(F.L. Putnam Investment)首席市場策略師海森(Ellen Hazen)則表示,相信新法案會加快企業獲利增長,進而推動股價上揚,「但也可能導致公債殖利率長期維持高檔,讓許多固定收益資產在長期來看變得不再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