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直批賴清德「魯莽領導人」的高德斯坦是誰?張競曝他來頭:在華府名氣不小

2025-10-26

9 人氣

總統賴清德(見圖)被美國智庫學者高德斯坦投書《時代雜誌》批評是「魯莽的領導人」,引起關注。(資料照,柯承惠攝)
 
總統賴清德(見圖)被美國智庫學者高德斯坦投書《時代雜誌》批評是「魯莽的領導人」,引起關注。(資料照,柯承惠攝)

美國《時代雜誌》23日刊登美國智庫「國防重點」亞洲事務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的文章,其中批評總統賴清德是「魯莽的領導人」,引起關注。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在臉書直言,外交部反應失當,從「救火」到「助燃」,尤其高德斯坦對中共軍事與兩岸議題極為熟悉,不是一般的「挺中學者」,民進黨政府若繼續以意識形態回應戰略辯論,只會削弱自身外交空間。

張競表示,面對連串外媒評論與學者挑戰,外交部的例行回應顯得蒼白無力,外交部這次踢到鐵板,是典型的提油救火。腦袋只有一根筋的國安與外交團隊,只會被動挨打。「外交不是街頭鬥毆,人家賞一巴掌,你就急著踹回去一腳,這不是外交,是情緒管理失敗。」

張競批評,外交部耗費巨資在華府設處、雇請公關顧問,卻連「對方口風」都沒先探清楚,「高德斯坦在華府名氣不小,『國防重點』智庫屬溫和現實派,外交部難道沒有人有他手機號碼?」

張競強調,面對外國學者批評,應以「降溫」為原則,而非陷入意識形態對抗,「面對學者投書或媒體報導,是要提油救火、讓事情失控,還是婉轉回應『感謝指教』、平順降溫?這考驗的是外交智商與政治手腕。」

張競提到,外媒評論指出,台灣官方的強烈反應,等於幫《時代》投書做了免費宣傳。他對此表示「這正是典型戰略錯判。原本可在智庫層面回應釐清,結果外交部主動對號入座,反讓對方掌握主導權。」

張競提醒,高德斯坦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研究員,對中共軍事與兩岸議題極為熟悉,「這不是一般的『挺中學者』,而是熟知美國軍政邏輯、善於操作輿論槓桿的戰略家。」他示警,民進黨政府若繼續以「意識形態」回應戰略辯論,只會削弱自身外交空間,「當外國學者還願意批評時,代表台灣仍在國際視野中;但當沒人再把台北當回事,那才是真正的危機。」

張競直言,這場「高德斯坦風暴」不只是輿論風暴,更是外交考驗,顯示台灣面對國際輿論戰的脆弱與應變不足,更暴露出賴政府在戰略判斷上的結構性缺陷。外交不是喊口號,而是算數,高德斯坦是算過數才下手;台灣若繼續用意識形態處理現實,終究會被現實修理。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