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社會關注的「美濃大峽谷」及馬頭山廢棄物事件,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18日)表示,環境部已加速修正「廢棄物清理法」,本週將送行政院審查,修法重點涵蓋「加重刑責」、「強化源頭全流向管理」、「強化債權保全程序」三大面向。
日前爆出高雄市美濃區多處農地及國有地遭盜採土石後回填營建廢棄物,留下多處深達6層樓、總面積超過6公頃的大坑洞,遭網友戲稱為「美濃大峽谷」。之後又爆出高雄馬頭山被非法傾倒超過2,800公噸的廢鋁渣與其他事業廢棄物,相關廢棄物至今仍未清除。
環境部長彭啓明18日出席活動時指出,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非法棄置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涉及社會公平與治安。環境部已於今年5月29日預告「廢棄物清理法」修正草案,經過40多場利害關係人諮商會議,蒐整各界意見後,將在本週送行政院審查,希望在11月底前送交立法院審議,此次修法重點在於加重刑責、強化源頭管理與強化債權保全程序。
彭啓明進一步指出,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或未經許可處理者,修法後刑責將由現行最高5年徒刑提升至7年,並可併科新台幣1,500萬元以下罰金;若發生於農地、中央公告生態、資源利用環境敏感地區,將再加重刑責。
彭啓明表示,除原裁處罰鍰外,修法也將同步追繳不法所得,剝奪犯罪動機,並提前債權保全程序,公司負責人、控制股東將負連帶責任,避免不法業者脫產卸責。
彭啓明指出,修法也強化源頭管理,現行分散於各部會的事業廢棄物再利用規範將整併由環境部統一窗口管理,確保制度一致性。另外也將建立全流向追蹤,導入電子圍籬、GPS與數位管理平台,追蹤土方及事業廢棄物流向,避免中途脫管。
彭啓明強調,環境部已要求地方政府針對歷來重大案件,包括勘查、檢測、裁罰到清除流程,逐一檢討漏洞與責任歸屬,並將成果納入後續制度修正與執法參考。(編輯 : 廖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