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方法院15日再開京華城案,並對柯文哲等4人進行延押訊問。檢察官表示,法庭攻防的純淨審判空間已被破壞,儘管柯文哲在羈押期間,其所創立的臉書帳號仍在發文、公布審理程序,甚至有證人出庭有對柯不利之證詞,就製作圖卡加以攻擊,根本是「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壓迫手段」。
檢察官陳思荔指出,柯文哲儘管在羈押期間,卻仍可運用自身影響力,帶動輿論風向,以自身名義之臉書帳號,對證人施壓,對外傳達答辯內容和證人勾結,「不是文章不是自己張貼就沒有責任」,只要證人作證之證詞有不利於柯文哲,就會製作圖卡攻擊證人,若證人證詞部分有利,部分不利,就加以斷章取義,痛批根本是「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壓迫手段」,很難再維持純淨的審判空間,難認柯交保後,是否會變本加厲的發文。
陳思荔指出,7日作為證人出庭的時任台北市都委會技正胡方瓊,幾乎是當庭翻供,但其當時接受廉政署訊問時,確實是按照自由意志進行對話,期間廉政官更同意胡方瓊打開筆電查找資料,過程中也有正常用餐、休息,作證完畢後也讓她閱覽筆錄,胡光是閱覽筆錄就花了38分鐘,「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證人更改證詞?」。
檢察官廖彥鈞則表示,本案仍有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台北市前副市長黃珊珊、柯文哲辦公室主任謝明珠、副秘書長李得全、商界黃海清、邱清彰、民眾黨梁秀菊、周榆修等人未到庭作證,因此仍有高度串證可能。
而主任檢察官林俊廷則表示,「京華城案就是特權下的產物」,柯文哲至今卻對於京華城案到底由誰來負責僅說不知道,甚至和民眾黨發言人陳智菡表示,「要彭振聲負責」,至今更無法對於隨身碟內的帳冊「小沈1500」做出明確解釋,其曾表示「至少要知道有誰幫助過我們」,實際上卻是上個月幫京華城剪綵,下個月小沈1500,而沈慶京則是一邊陳情一邊捐款210萬元,「公務員不應該一邊幫忙,一邊收錢」,因此仍有羈押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