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環境,健康

百日咳病例創10年新高 6月爆4起家庭校園群聚

2025-07-01

9 人氣

疾管署公布,百日咳病例創10年新高,包含8起家庭群聚,以青少年、嬰兒為大宗;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疾管署公布,百日咳病例創10年新高,包含8起家庭群聚,以青少年、嬰兒為大宗;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疾管署今(1日)公布上個月新增17例百日咳,其中有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9例,以及3起家庭群聚分別為北部家庭3例、中部家庭2例、南部家庭2例,合計匡列接觸者上百人,最晚監測至7月24日。今年百日咳累計35例,均為本土病例,是近10年同期新高,包含8起家庭群聚,以青少年、嬰兒為大宗。

北部家庭延伸校園群聚共9例,6男3女,指標個案為10多歲青少男,5月下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於6月上旬第3度就醫時檢驗百日咳陽性並通報確診,同住家人4人均有咳嗽症狀,其中1名家人6月上旬就醫檢驗陽性、其餘3人經接觸者採檢亦陽性,而同班師生27人經評估採檢8人,同班同學4人陽性,匡列接觸者145名監測至7月10日。

北部家庭群聚先是70多歲女性5月下旬開始出現活動後呼吸困難並加劇,6月中旬就醫通報採檢確診百日咳,疫調發現其2名同住家人有咳嗽症狀,經衛生局安排就醫採檢亦檢驗陽性,已服藥治療,匡列接觸者6名監測至7月16日。

中部家庭群聚則為1個月大男嬰及其20多歲的母親,男嬰6月上旬起陸續咳嗽、嘔吐、溢奶、咳嗽至發紺等症狀,6月中旬就醫通報採檢確診百日咳,疫調發現其母5月下旬已有咳嗽症狀,經衛生局安排就醫採檢亦檢驗陽性,已服藥治療,目前男嬰仍住院治療中,但病情穩定,同住家人5人監測至7月15日。

南部家庭群聚則為50多歲女性及其80多歲的母親,50多歲女性有多重慢性病史,6月上旬起咳嗽並逐漸加劇,中旬就醫住院通報採檢確診百日咳,經治療已出院,疫調發現其母也有咳嗽症狀,經衛生局安排就醫採檢亦檢驗陽性,已服藥治療,同住家人3人監測至7月24日。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今年累計35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包含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與7起家庭群聚,年齡以11至18歲共13例占37%為多,其次為6個月以下嬰兒8例占23%;今年病例數自5月起呈上升趨勢,且累計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最高。另外,日本百日咳疫情亦嚴峻,今年累計逾3萬例,已超過去年全年病例數7倍,為2018年以來新高,其中近6成為青少年。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百日咳的發病年齡高峰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和11-18歲的青少年,這是因為6個月以下的嬰兒尚未獲得足夠的疫苗保護力,而11-18歲的青少年疫苗保護力逐漸減弱的緣故。6個月以下嬰兒染百日咳嚴重可能導致肺炎、腦炎,未接種疫苗的嬰兒罹患百日咳致死率約1-3%,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症狀相對輕微,卻是傳染百日咳給嬰兒最主要的傳染源。

此外,羅一鈞提醒,百日咳在青少年的臨床表現與嬰幼兒不相同,青少年的百日咳症狀比較輕微,如有咳嗽超過1週,尤其是陣發性咳嗽,或是伴隨有咳到吐、咳到有哮吼聲,一定要將百日咳列入鑑別診斷。

疾管署強調,國內百日咳疫苗接種時程共5劑,出生滿2、4、6、18個月各1劑五合一疫苗,以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追加1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呼籲家長帶嬰幼兒按時接種。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和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亦建議11-18歲青少年自費追加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降低感染與傳染風險。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民眾注意防範百日咳感染風險。(資料照)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民眾注意防範百日咳感染風險。(資料照)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