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國民黨立委牛煦庭今天(29日)於立院質詢時關注台積電赴美設廠後,對我國產業影響及供應鏈外移等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回應,以台積電現階段的生產量,還不足以誘使供應鏈移到美國,「除非台積電把6座晶圓廠都蓋好,供應鏈才可能過去,可能是7、8年後的事情」。
立法院會今天進行施政總質詢。牛煦庭認為,美方透過談判要求台灣擴大對美投資,目的就是要引導台灣關鍵產業赴美設廠。他指出,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產業不只擔心高關稅,還包括企業外移等問題,「政府是否掌握台積電赴美設廠後,有多少上下游供應鏈會一起過去?」
郭智輝坦言,以台積電目前的生產量,還無法誘使供應鏈移到美國,「除非台積電把美國的6座晶圓廠都蓋好,供應鏈才可能過去。但也不是現在,可能是7、8年以後的事。」
牛煦庭指出,除了台積電,包括印刷電路板(PCB)和伺服器(ICT)產業也可能外移。郭智輝回應,PCB與ICT產業本來在美國就有設廠,依照現在情勢,美國需求可能擴大,廠商可能會做調整。
行政院長卓榮泰則說,行政院與化學原料業者討論過,台積電赴美設廠後是否也要跟著過去,但如同郭智輝所說,產量不大時還沒有去的必要,但等到產量足夠時就須考慮。他也強調,雖然不是現在發生,但政府都討論過類似問題。
另外,牛煦庭追問,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有意想讓美元貶值,若屆時台幣升值至1美元兌30元甚至28元,是否將引發製造業倒閉潮?政府是否兵棋推演匯率上升對產業的衝擊?
郭智輝回答,初步影響評估顯示,產業受衝擊範圍約5%,就業人口影響約12.5萬人,產業影響程度介於3%至14%間,細節仍在評估中。(責任編輯:鄭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