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市政最新,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地方新聞

攸關6萬門墓未來 台南南山公墓文化景觀審議會決議近期公告

2025-04-23

15 人氣

台南市民政局長姜淋煌23日在南山公墓文化景觀審議會上認為古蹟保存與開發可以共存共榮。(程炳璋攝)
台南市民政局長姜淋煌23日在南山公墓文化景觀審議會上認為古蹟保存與開發可以共存共榮。(程炳璋攝)

台南市文資處23日在台南市勞工育樂中心舉辦南山公墓文化景觀審議會,決定6萬門墓未來,台南市跨藍綠黨派議員與里長提前發聲明力挺適度開發,拒絕全區列文化景觀。反對開發的文史學者23日在審議會上力陳墓區的文史價值,有地主出面反對政府為開發強遷私人墓地。審議委員已作成決議,將依行政程序向上簽報同意後公告。

南山公墓約有近百公頃,文史學者認定是全台僅剩最大墓葬區,具有地理歷史價值,保留明朝以來多門漢人與名人古墓,更提供各種鳥類、蟹類等生態棲地價值。風水專家認定竹溪在當地切割出「吉穴」,屬台南風水寶地中的龍脈。

台南市政府多年前即傳出有意遷葬南山公墓開發,在地的民代與文史學者分為兩派,前者主張適度開發,後者主張全區保留列為文化景觀區,經過多年爭議,23日舉辦文化景觀審議會,有15人組成審議委員,在作出決定前聽取民眾意見,如同進入文資對決。

台南市議員以林美燕為首,號召跨藍綠議員與里長,拿出3000名居民連署書為民意,要求適度開發,拒絕全區保留。

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理事長吳昭明表示,南山公墓經過逼遷,是聚集許多府城名人入葬之處,最著名的曾振暘墓為台灣最早漢人墓之一,各式墓型與墓材深具特色,6年多前提報132案列為古蹟。要求審議委員應本良知排除各方壓力,文資審議應跟開發議題脫鉤,令全區列為文化景觀。

現場學者、民眾踴躍發表意見,多名墓園地主都強烈反對私有地卻因政府的執意開發被迫遷葬,呼籲政府尊重民意。已故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妻艾琳達現研究人類學,她出席表示,全台墓園已消失8、9成,南山公墓的保存有助研究南島民族遷徙的脈絡,有世界文化遺產價值。

台南市民政局長姜淋煌出席審議會表示,墓區自明、清時期開始埋葬,民政局無法有效管理,希望古蹟保存與開發共存共榮。未來台南市有願景將墓園內其中1處12公頃公有地畫設為殯葬專區,包括殯儀館、火葬場、靈骨塔、植存墓園與庫錢爐,朝古蹟公園化設計。

台南市文資處審議委員23日決議,將依行政程序向上簽報同意後公告。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