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市政最新,政策新知,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環境,地方新聞

花蓮縣府沒評估好堰塞湖風險?郭正亮:河川、水土保持等單位都是中央的

2025-09-24

64 人氣

對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前立委郭正亮表示,花蓮縣府不斷聯絡中央單位,因為這種事牽涉到技術問題。(資料照,柯承惠攝)
 
對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前立委郭正亮表示,花蓮縣府不斷聯絡中央單位,因為這種事牽涉到技術問題。(資料照,柯承惠攝)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昨(23)日下午發生溢流,大量洪水湧入光復市區,造成嚴重災情。前立委郭正亮提到,政府講最危險是10月,那請問如果政府跟你講10月最危險,那它做了什麼事,那9月下旬是不是要遷走居民,政府為何沒有危機意識,因為災區位高不到200公尺,怎麼會有感覺,那個水是在1000公尺。他表示,台灣有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地形,就是中央的人要夠認知,投入當一回事,才能夠評估它的生態條件。

郭正亮在節目《綠也掀桌》表示,8月時河川與水土相關單位都認為危機可能出現在10月,因此中央的評估也不對。若當時告知花蓮縣長徐榛蔚危險點,她怎麼可能還會前往韓國?事實上,徐榛蔚在22日就已返國,崩塌發生前一天人就在花蓮了。

郭正亮指出,而且他們也知道狀況,可是不知道哪一天會崩塌,知道很危險,所以他們不斷聯絡中央單位,因為這種事牽涉到技術問題,他們真的沒有能力處理,他們頂多就是用細胞簡訊,通知人家要盡快移出,然後去找地方安置,可是對於水下來,大概什麼時候會有危機點,他們沒辦法判斷,我們有好幾個單位,有河川、水土、農業單位,那都是中央的。

郭正亮續指,藍委傅崐萁、徐榛蔚都有跟中央講,丹娜絲颱風後堰塞湖就成型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危險,因為人家就住在那裡,不能用一種不確定狀況,叫人家全部撤出,5、6千人撤出然後都不能回家,不可能這樣處理,所以他們都一直在等中央告知,而且還要等評估。

郭正亮強調,如果這件事沒有從根本解決,那這個災難過了,居民還要回去,下一個災難還是會發生,因為那個地方累積堰塞湖的環境還是在,那怎麼辦?

郭正亮說明,堰塞湖水位達1127公尺,而下方受災區域的高度只有約160多公尺,位差有將近1千米,主持人補充說,「就跟水庫洩洪同概念」,郭正亮則繼續說道,所以哪能去評估堰塞湖什麼時候會崩,這個講白了,花蓮縣政府沒有這個能力,一定是相關專業單位,「我這樣不是推卸責任,這個是你的專家是在哪個部會的問題,這個一定是在河川的單位、水土保持的單位,還有農業單位,那都是中央的,因為地方都是執行而已,那專業判斷說一鍋水什麼時候會崩,我哪知道,可是如果真的有生態危機意識,你就知道你的生活充滿危險。」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