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國會改革弱化民主?陳培哲:把台灣走向自由法治的努力染紅 這是不知所云、毫無自信

2024-05-23

288 人氣

3
3
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朝野爆發激烈衝突,甚至引發民眾包圍立院抗議。(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朝野爆發激烈衝突,甚至引發民眾包圍立院抗議。(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立法院近日排審國會改革法案,卻引發朝野政黨激烈肢體衝突,5月21日在40多個民間團體發動下,有上萬群眾到立院外集結抗議、包圍立法院,朝野仍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僵持不下,預計24日立法院院會將持續針對國會改革法案進行表決。

「國會改革」主要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也包含《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及「議事規則」等規範的修正。

歷經5月17日、21日連2日在院會上演的表決大戰,目前已通過二讀的條文重點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增訂藐視國會罪罰則、賦予國會調查權、強化立法院人事同意權等重大爭議條文。截至目前,尚有規範聽證權、《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待處理,留待本週五24日續審。

目前民團提出5大訴求,包括國會改革不應破壞權力分立,不應侵害人民權益;退回國會三法由委員會重審,517議事錄不予承認;拒絕立法院變成人大,抗議藍白沒收民主;委員會應實質討論各黨提案:停止濫用「逕付二讀」、「全案保留」、「封殺提案」、「散會動議」;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全案保留等於沒審,封殺提案威權復辟。

這次的國會改革爆發朝野激烈衝突,甚至引發上萬民眾包圍立法院,尤其現在民團已經開始號召民眾24日到立院抗議,儼然10年前太陽花學運捲土重來,相隔10年立院再度被包圍,究竟修法內容在吵什麼?有哪些修法重點及爭議?外界專家學者又是怎麼看?

國會改革是要把蔡政府8年立法局蛻變成的國民立法院

對於這次國會改革法案以及民眾抗議,甚至521當天晚上參與抗議群眾高喊「民進黨加油」的說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接受《信傳媒》訪問時直指,這次是把蔡執政8年下的總統府立法局,蛻變成「國民」的立法院的最佳時機。

陳培哲指出,台灣內外現在有兩件重要的事情,外面就是中共的軍演,裡面就是現在政治的重心—立法院。

陳培哲表示,這次國會的改革,就是要把蔡英文執政8年下,已經變成總統府立法局的立法院,蛻變成「國民」的立法院。

曾經參與街頭運動,過去被視為深綠的陳培哲表示,這個國會改革法案,是當年黨外或是早期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如顧立雄、林佳龍)提出的草案,當時民進黨在野時提出這個法案,主要的訴求是這樣才能具體的制衡執政權。

陳培哲感嘆,現在民進黨立法委員的作為,仍然顯示著他們樂於作為執政權的打手,背棄了理想,也充分顯示長期執政必然腐敗,是不變的真理。

「執政黨敗壞可以昨是而今非,但是台灣民主法治的道路不能昨是而今非。」陳培哲說。他強調,有獨立立法聽證調查的立法院,才是確保成為執政者不濫權的把關者。

到底是因民粹情感忽視普世價值,還是想獲執政黨青睞一步登天

對於這些參與抗議的團體以及學者,把台灣的國會改革與中共紅色勢力滲透綁在一起,甚至弱化台灣民主,陳培哲表示,「把台灣走向自由法治的努力,連結上中國大陸的影響,這是不知所云、毫無自信。」

他強調,「我們可以試想假設台灣不是位在中國大陸的地緣區域,那在民主法制下,我們正常的立法院是不是應該走同樣的道路呢?」

陳培哲坦言,他比較困惑的是這些人究竟是台灣民粹主義的情感,而忽視了民主法治普世的價值?或是大家都期望,透過街頭的抗議衝突,獲得執政黨的關愛,可以得到利益,甚至一步登天, 成為人人稱羨的林飛帆們?

最後,陳培哲也感嘆,「何昔日之芳草,今直為此蕭艾!」士人改變氣節成為凡人,自古至今皆如此,但如何在環境變遷下仍能冷靜保有獨立思考、不隨風起舞,恐怕是現在年輕世代更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及民主素養。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