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2021-01-28

161 人氣

1月28日,內政部區委會通過由星崴能源設置的光電場場址,夕陽下的鹽灘地。(攝影:孫窮理)

看到現場

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
 

與傳統集中式的核能、火力發電方式不同,太陽能光電與離岸風電,由於佔用大面積的土地與海域,造成與傳統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衝突,近年,這些衝突逐漸白熱化,「能源轉型」的爭議,也從政策面,轉入在地,在這種條件下,對能源政策的關注,得從資料、數字和圖面上,走進地方,看到現場。

機車騎出舊台南市區20公里外,就是地面型光電的「一級戰區」:從七股、將軍、北門,一直到嘉義布袋、義竹…這一條線,由於這個地緣關係,這段時間來,偶而「到七股走走」,成為日常的工作內容之一。

目前在這個區域看到的地面型光電計劃,大概有以數十、數百公頃計,鹽業用地、漁電共生、台糖的平地造林地、不利農漁的地層下陷區,以及蠶食性的,每一農漁地可以設置660平方公尺的「660案場」(以農漁與光電共生為名,實際上光電板下鮮見農漁生產,目前暫停)。

衝突在光電場、養殖業和生態保育三方展開的,在七股,1990年代的「濱南案」曾經讓原本衝突的養殖業及生態兩方團結對抗石化工業。2009年台江國家公園成立,2013年濕地保育法通過後,沒有共同敵人的養殖業和生態之間的衝突也一直不斷,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16年,七股國家級濕地保育利用計畫的停擺。

也許地面型光電與農漁生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零和,我們也無須將它視為另一個「濱南案」,不過,在這個發展過程裡,我們看到它對自然資源的獨佔,逐漸偏離「再生能源」所許諾的環境正義精神,而政策的粗暴與缺乏整體規劃,與「濱南案」相較,也相差無幾。

這幾年來,能源政策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也累積了對於政策的觀察和批判的能力,而隨著地面型光電與離岸風電,造成的遍地烽火,這些工作,也將轉向「看到現場」,對於缺乏人力和資源的小媒體來說,這當然是困難的,不過,難道資源豐富的大媒體,真的能夠細緻而長期地投入嗎?

所以,我們得走出去,看到現場。

 

雲林口湖成龍濕地(攝影:孫窮理)

逼近成龍濕地,施工中的光電場,該場址屬於不利農漁的地層下陷區。(攝影:孫窮理)

台東知本濕地,涉及卡大地布部落傳統領域爭議。(攝影:孫窮理)

光電板的基樁,深入地下數公尺深,移除不易,農漁用地成為光電場址後,未來光電場除役,能否恢復農漁用途是一個問題。(攝影:孫窮理,七股台糖平地造林場址)

七股,由台電設立的鹽地光電場址,現場兩百餘公頃,黑壓壓一片,景觀上壓迫感強。(攝影:孫窮理)

韋能公司在義竹的艾貴電廠(布袋鹽田八區)。(攝影:孫窮理)

台南北門,傳統養蚵的漁村蘆竹溝,緊鄰「地層下陷區」的光電場址,憂慮會影響蚵仔生長,強烈反對光電場的設立。(攝影:孫窮理)

蘆竹溝的蚵棚。(攝影:孫窮理)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接受光電開發商旭康公司在七股海寮社區舉行的實驗性「環境社會檢核」,相較於民間團體提出的環社檢核訴求及嘗試,目前官方在漁電共生先行區計畫的環社檢核機制,有淪為跑程序的橡皮圖章的問題。(攝影:孫窮理)

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