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在本月展開亞洲行,前往韓國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議,預計期間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有學者評論指出,這很可能將開啟一場危險交易,川普或為重啟美中關係而出賣台灣。
川習會前的「胡蘿蔔與大棒」策略
日經亞洲16日刊登南加州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評論,文中提到川普將於本月底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期間與習近平會面。這場會面時機,也許正好說明了華府對中政策近期出現的「矛盾訊號」。
一方面,川普在台灣議題上採取謹慎態度,例如取消4億美元軍事援助、並取消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的安排,以營造談判的正面氣氛。近幾個月來,川普宣稱美中之間將迎來貿易關係的「全面重置」(total reset),並表示有意於「明年初」訪問北京。
但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已完成對前任拜登時期「AUKUS」(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協議的審查,並決定維持該架構不變,這是美國與合作抗衡中國的關鍵面向。此外,據報導,川普正計劃在與習近平會面後,執行有史以來對台灣最大規模的軍售案,規模將超過他第一任期的183億美元。他即將推出的《國防戰略》也將繼續優先考慮與中國的「大國競爭」。
就在幾天前,在北京宣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和設備實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後,川普威脅對中國徵收額外100%的關稅。
川普政策的關鍵差異:高度交易性與個人動機
歷屆美國政府都曾採取「胡蘿蔔加棒子」的政策手法,從這個角度看,川普一面接觸、一面對抗的策略並不新奇。但川普存在一個關鍵差異,即他高度「交易化」(transactional),尤其在能為自己、家族或川普集團帶來財富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在他兩任執政期間的例子不勝枚舉。
換句話說,過去的美國總統在與中國互動時,無論立場強硬或溫和,核心目的仍是推動與捍衛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價值觀;但川普似乎對這些毫無興趣,反而懷有個人動機。這不僅嚴重偏離以往的慣例,更讓他直接落入習近平的圈套。
台灣的風險:習近平的代價與川普的賭注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習近平打算利用川普渴望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的契機,要求華府改變目前「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模糊立場,明確「反對」台灣獨立。
格羅斯曼以前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做比較。小布希也曾反對台灣獨立,不過當時情況截然不同,時任總統陳水扁當時正積極推動獨立公投,挑戰華盛頓在該議題上的模糊立場,華盛頓需要澄清立場以維護其「一中政策」作為現代美中關係基石的可信度。然而,現今賴清德並沒有此類意圖,相反地,他一直相當務實和謹慎。此外,台灣海峽的局勢惡化程度呈指數級增長,中國軍機經常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並隨意進行包圍演習和其他活動。
因此,川普應避免考慮習近平的提議,並在這些黑暗的日子裡更明確地支持台灣。合理的憂慮是,川普的交易性格與私心可能使他為了中國的某些讓步,而出賣台灣。在過去,美國總統拿台灣安全作為談判籌碼,實際上是賭博,幾乎不可想像,但遺憾的是,習近平可能終於找到了他想要的人選。
兩個重要的警告與不可信的動機
格羅斯曼認為,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是否會接受習近平為換取美方對台聲明而提出的任何條件。事實上,他可能會提輸出一個習近平不願意或無法接受的更苛刻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川普一再標榜自己是「反戰總統」、要「結束所有戰爭」,並宣稱具備締造和平的能力。他或許真心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和平的關係,而公開反對台獨確實有助於兩個核大國間的緩和,也有助於華府重新遵守其「一個中國」政策。
然而,正如川普一貫的作風,他的動機難以令人信任。透過「斡旋和平」,他追求的其實是諾貝爾和平獎等個人榮譽,而非具體政策成果。他所謂的「以實力換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策略,通常只適用於委內瑞拉等易於霸凌的弱國,對於強大對手如中國,他反而傾向退縮。他的談判方式帶有掠奪性與剝削性,讓其他國家學會如何對美國以牙還牙,而中國早已洞悉這一點。
若川普繼續無視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價值觀,甚至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他將損害美國在亞太盟友與夥伴中的地位,同時給予中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能讓川普感覺良好,北京就能肆無忌憚地持續霸凌台灣。對習近平而言,這樣的交易再理想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