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灣農業部長陳駿季率領的台灣農產品訪問團赴美時,和多個美國農業產業協會簽署「意向書」,承諾4年內將採購逾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23億元)的美農產品。此消息傳回台灣引發社會討論,藍白立委們紛紛批評政府採購金額過高,顯然忽視農民在關稅戰的壓力,也忽略國人的健康,「把台灣人民當作盤子、凱子」。農業部對此表示,政府提出的採購量都是業者所提出的需求,「並非由政府出資」。
立委批評意向書忽視農民生計、健康缺乏政府把關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今(2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農業部率團前往美國簽署這麼龐大金額的意向書,人民卻看不到細節,包括價格、品項、對關稅的影響。
張嘉郡直言,這段時間有許多農民向她傾訴,擔憂耕作成果被大規模採購犧牲。看到龐大資金流向國外,加上意向書的不確定、不透明,這些問題都讓基層農民感到不安。她呼籲農業部公開採購內容、對關稅談判保持透明,「因為這不僅影響一份合約,而是關乎台灣農業的長遠競爭力與農民的生計。」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今日表示,意向書中宣稱的採購量,遠比平常多出25%以上,他質疑是把台灣人民當作盤子、凱子。其中採購內容包括黃豆、小麥、玉米跟牛肉,對於我國農民將會造成多大的衝擊,「到底有多少牛肉是內臟、多少是含有萊克多巴胺?政府有為我們的健康把關嗎?」
政府強調採購量由業者提出
農業部對外說明,赴美農訪團採購的黃豆、飼料玉米、小麥、牛肉四項產品,都是國內高度仰賴進口、畜牧產業有需要、進口對消費者有利的品項,採購金額規模,也都是國內業者視需求提出,並非由政府出資採購。
根據農業部表示,赴美農訪團係由國內相關公協會與業者組成,1998年至今年已舉行15次,今年由農業部長陳駿季為總團長、外交部籌組。
美國農業部長稱突破性貿易勝利
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在簽署後在X發文慶祝,「突破性貿易勝利:台灣剛承諾在未來四年內購買價值1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包括大豆、玉米、小麥和牛肉。 這對我們的農民和牧場主來說意義非凡。美國生產者強勢回歸,再次引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