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2號機今年5月除役後,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不過夏季用電高峰和產業的極高用電量,台灣電力是否能供應無虞,成了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對此,清華大學原科院院長葉宗洸在廣播節目《暐瀚撞新聞》中表示,政府急於廢核,又希望有穩定綠電,故而十分躁進,提供很高的短購費率,台電虧損原因就在於花大錢買貴電。
葉宗洸表示,台灣需要核電,台灣國家的能源90%依賴進口,而核電是半準製產的能源,其能源的安全存量達18到36個月,若要在台灣維持穩定供電,就必須讓核電能在台灣使用。但台灣現已進入非核家園,其他能源皆依賴進口,且現在政府將重點放在天然氣,未來占比要超過50%,在此情況下,國家能源安全的問題令人憂心。
葉宗洸認為,能源政策可以多元,但在多元的考慮下,必須要把核電列入其中,畢竟台灣是島國,台灣的電網是獨立電網,能源又依賴進口。若使用核電,至少能維持國家基本能源安全。過去的主張一直是以核養綠,也就是核電繼續使用的同時,讓綠電再生能源穩定發展。然而現在政府急於廢核,進入非核家園,又希望能夠有穩定的綠電,導致許多的開發方式急就章,且政府也要提供非常優惠的條件。
台電售電1度約3元 卻已1度5.5元虧本買風電
葉宗洸舉例,為了讓離岸風電能準時達到政府規劃的裝置容量,政府希望更多的開發商到台灣,因此政府提供很高的短購費率。風電二期時提出的每度電短購費率高達5.5元,台電現在的售電一度電才約3元,這樣必定虧損。此外,還將離岸風電短購費率改為兩階段費率,前十年使用每度電7.3元,後十年再改為每度電3.5元,其他國家的離岸風電的發電成本大概是多少約為每度電2元,風力發電不一定那麼貴,只是台灣為了急就章達標,因此非常躁進,必須把準購費率訂得非常高。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選兩階段費率,只有台電選擇了20年不變每度電5.5元。
葉宗洸指出,現在只要是再生能源就一定虧本,因為現在台灣電業法規定,輸配電一定是台電進行,民營電力公司只能產電不能輸配電,因此一定要賣給台電進行輸配電。台電之所以最近累積虧損已超4500億,因為台電一直花大錢在買這些貴的電。若民營電廠使用火力發電,一樣需要賣給台電,和台電一次簽20年的合約,民營電廠自然會考慮獲利,因此賣給台電售電價格絕對比台電的發電成本高。
台電虧損是國際燃料價格飆漲?葉宗洸:是能源政策有問題
葉宗洸提到,在此情況下,台電花錢的地方不是只有再生能源,還包括來自民營電廠的天然氣發電,也需高價購買。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後,台電不斷表示國際化石燃料價格飆漲,故而導致虧損,然而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在俄烏戰爭開打後,確實突然飆漲得很高,但大漲後的隔年,天然氣價格就開始下跌,現在台電虧4500億不能都推給俄烏戰爭和國際化石燃料價格大漲。現在國際化石燃料價格雖比俄烏戰爭前貴,但沒有貴到2022年時離譜,而台電還是每年持續虧損,顯然是能源政策有問題。
葉宗洸說明,買電成本過高,台電進行電力規劃時也知情,但因需要配合政府的政策,因此台電必須執行和再生能源、民營電廠買電。台電其實百般不願意1度電以7元購買,但因經濟部要儘快讓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提升,因為若核電除役,台灣欠缺的無碳電力就需從再生能源提供。因此政府很急迫的想要趕快讓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最大化,能在2025年核三除役後,再生能源順利接棒,提供原先核電提供的無碳電力。不過從去年資料觀察,就知道今年無法達標,經濟部也承認達不到20%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的目標,因此將目標展延到明年11月。2025年能源政策只有非核達標,再生能源開發無法達標,且政府已將今年的目標值調降到15.2%,但照目前的進程來看也無法達標。(推薦閱讀)挺核三公投形同打臉賴清德?童子賢:可見氣候變遷委員會並非一言堂
葉宗洸表示,台灣的光電和風力不能當成發電主力,尤其在將太陽光電做成浮動式時,更要留意台灣出現颱風的可能性。台灣常有天然災害出現,部分人抱持樂關想法,認為丹娜絲颱風光電板雖有損失,但風力發電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丹娜絲颱風只是中度颱風,17級風以上一定會上風力發電停止運轉,能否撐得過去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