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最新,市民評論,政治動向,社會

彭博評賴清德恐淪「跛腳鴨總統」 美拒過境凸顯台灣非川普優先選項

2025-07-31

34 人氣

彭博社31日評論,總統賴清德在大罷免失敗、美台關稅前景未明的情況下,未來勢必與在野黨妥協。(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彭博社31日評論,總統賴清德在大罷免失敗、美台關稅前景未明的情況下,未來勢必與在野黨妥協。(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彭博社專欄作家瓦斯瓦尼以「台灣總統已無選擇」為題,31日刊登了一篇針對總統賴清德的評論,認為在美國總統川普拒絕其過境、美台關稅協議未明與國內大罷免失敗的情勢下,可說是蠟燭多頭燒。

大罷免損賴聲譽 須與在野黨妥協

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表示,大罷免失敗的結果將助長台灣的親中在野黨勢力。在北京加強對台軍事威嚇之際,賴清德若欲推動擴增國防預算案,勢必會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並且毫無疑問,大罷免已經損害了賴清德的聲譽。

台海政治軍事月刊《台海風險報告》(Taiwan Strait Risk Report)編輯溫逸德(Peter Enav)表示:「川普總統喜歡贏家,而現在的賴清德看起來一點也不像贏家。」

8月23日尚有一場罷免投票,但民進黨若再次失敗,賴清德就得面對不受控的立法院局面;若不想在剩餘任期內淪為「跛腳鴨總統」(lame duck president),賴清德就必須與在野黨妥協。

這種兩極化現象正在損害台灣的安全。北京不會錯過利用賴清德政治失誤的機會,強化其有分裂台灣意圖的敘事。民進黨與在野黨在非中國議題上合作,或許有助於減緩這種影響,賴清德可以就產業政策或民生問題提出聯合立法,這也一直是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罷免結果具有啟發意義,賴清德需要傾聽選民的心聲,他們希望的是兩岸關係穩定,而不是緊張情勢升級。

半導體擴大對美投資 川普不對台灣承諾

對美方面,由於川普政府擔心賴清德過境美國會使美中貿易談判複雜化,因此拒絕其過境。美台雙方均未證實賴清德訪問的細節,台灣方面也試圖淡化事件。總統府聲明稱,賴清德需要留在國內專注於颱風災後復原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並強調沒有出訪計畫;外交部則更明確表示:「不存在延期、取消或遭美方阻撓的情況。」

儘管如此,這也凸顯了台灣在川普的優先事項清單上排名甚低,並且他對台灣的曖昧態度更加令人擔憂。川普威脅要對台灣加徵32%關稅,但絲毫沒有暗示在8月1日的最後期限前能達成協議。川普也強調台灣必須增加軍事開支,但也沒有承諾若是中國犯台,美軍將會出兵援台。

此外,為了安撫川普,台灣關鍵的半導體產業可說是竭盡所能,提供數百億美元的投資,促使美國本土的晶片產能擴大。

分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