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總統宣示將成立主權基金,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21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成立主權基金「茲事體大」,擔任央行總裁時對此事一直抱持開放態度,「我從來沒有擋」,但堅持一定要立專法、成立專責機構管理,且不能無償撥用外匯存底,因新加坡淡馬錫、挪威退休基金在金融海嘯時,都曾出現大額虧損,若沒有立專法,一定過不了立法院這關。
基金預算及組織 現行法令難規範
朝野討論主權基金逾20年,始終是「只聞樓梯響」,但賴政府轉為積極,賴清德在就職周年宣布,成立由政府主導的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利用台灣產業優勢、布局全球,投資國際市場,連結AI時代主要目標市場,可望拍板定案。
馬英九、蔡英文等2位前總統任內,雖有人倡議成立主權基金,但並未落實,一般認為是「卡」在央行。對此,彭淮南告訴本報「我哪有反對!」他說,央行態度沒變過,對成立主權基金態度開放,但堅決反對無償撥用外匯存底,「外匯存底跟主權基金不一樣,不能畫等號」,也不該把央行反對外匯存底無償撥用,簡化為他個人或是央行反對成立主權基金。
彭淮南表示,早期的主權基金都是由石油輸出國家成立,在非產油國中,以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GIC)及中國大陸的中國投資公司(CIC)為代表,但實際運作上,各國政府退休基金都算廣義的主權基金,例如日本政府退休基金、挪威的政府退休基金。
無法迴避立法院監督 虧損誰負責
彭淮南說,勞動部成立後,勞保、勞退及國民年金委由勞動部操作,再加上銓敘部主管的退撫基金,總規模相當龐大,且有很大部分投資海外資產,雖無主權基金之名,但已有主權基金之實。如果要再成立主權基金,就是先立法,並由專業機構管理運作。
彭淮南表示,成立主權基金茲事體大,他任內堅持要立專法,因主權基金的人事、預算及組織,均極具特殊性,以我國現行人事法規、國營事業管理法、預算法等,都無法因應其需求,且多數已開發國家都是以專法規範主權基金設立及運作,台灣在沒有訂立專法規範前,不宜貿然成立。
彭淮南表示,主權基金追求報酬極大化,絕對不是毫無風險,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全體主權基金虧損6000億美元,其中,挪威的政府基金就虧損907億美元,賠掉該基金四分之一,如果沒立專法,一旦出現那麼大的虧損,究竟要由誰負責?也無法迴避立法院監督。
基金來源 應由財部發債撥款或出資
至於主權基金錢從哪來?彭淮南說,央行提議由財政部發債、撥款或出資,這些都可以討論,「但絕對不可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因為外匯存底與主權基金的目的迥然不同,兩者操作原則也不同,切勿將外匯存底以主權基金的方式操作。
彭淮南直言,成立主權基金就是要追求報酬、創造財富,但外匯存底是拿來挹注國際收支失衡的外匯需求,及維持外匯市場的秩序,這是完全不同的任務,外匯存底首重安全性與流動性,不宜承擔高風險。
彭淮南表示,只有承擔的風險與具有的流動性一致下,資產報酬率的比較才有意義,主權基金承擔較高風險,因此報酬率比較高,但不是永遠都賺錢,尤其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而遭受龐大損失,平時的高報酬率也會被抵銷。
彭淮南說,央行或許可以在評估安全性與流動性無虞下,將「很小部分」的外匯存底委由主權基金操作,但前提是要有專法,若無專法,不能隨意動撥外匯存底,且這些錢也非「無償」,受託機構仍須在專法的規範下,與央行釐清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