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提到,台灣境內的空污,最大宗是來自交通,而電力業占比只有2.3%,且主要是因燃煤的火力發電而生。對此,桃園副市長蘇俊賓質疑,「真的有這麼低嗎?」,他認為數據不能只挑小的數字講,忽略影響較大的污染項目,「只選擇性的揭露,會造成嚴重誤導。」
蘇俊賓指出,會影響人體的空氣污染物,常見的包含TSP(總懸浮微粒)、PM10(10微米懸浮顆粒)、PM2.5(2.5微米懸浮顆粒)、NOx(氮氧化物)和SOx(硫氧化物),前3者是常見判斷空污指標,後2者更是酸雨主要來源,會影響人體眼睛、呼吸道,甚至會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依據最新台灣污染源排放清冊(基準年為2021年)全國電力業(燃燒)相關排放占全國排放的比例為TSP排放1496噸,占全部0.5%、PM10排放1102噸,占1%、PM2.5排放931噸,占2.61%、NOx排放39666噸,占16.5%和SOx排放20281噸,占40.4%。他表示,上述數據與彭啟明的有些不同,最接近的是PM2.5,他猜想彭啟明所指的空污來源為PM2.5,且彭啟明手上數據可能更新,所以顯現是2.3%,「否則無法得知部長口中的空污來源是什麼?」
蘇俊賓指出,空污不只PM2.5這一項,從NOx和SOx觀察,火力發電占全體的污染比例16.5%與40.4%,「我們不能只挑小的講,而忽略影響比較大的污染項目啊」,如果因此造成民眾誤判火力發電對人體影響甚小,對民眾是不公平的。
蘇俊賓說,NOx和SOx都是非常重要空氣污染項目,怎麼可能會被忽視?「只選擇性的揭露,會造成嚴重誤導。」他說,如果彭啟明要論述台灣空氣品質有逐步改善,這點他是認同的,在環境部跟經濟部的政策指引下法規逐步趨嚴,部分污染項目的確有在收斂,但如果強調火力發電廠對環境的衝擊影響不大,甚至是2%點多的比例,那就很不適合。
此外,蘇俊賓還提到,空氣污染無法用全國平均的概念來看待,對於所在區域的環境衝擊也應該同時呈現。他舉例,大潭電廠的空氣品質跟玉山、阿里山的空氣品質來平均,並沒有意義的。因此,火力發電廠對所在區域的環境衝擊也應該同時被呈現。
蘇俊賓說,發電廠對周邊環境空污有一定影響,距離越近、衝擊越大,建議中央可以從這個面貌來思考區域的空品承受能力,進而決定能源設施的區域和總量分配,「彭部長過去幾次的發言都非常坦率面對台灣的環境問題,展現出積極想解決問題的態度,我其實不想過於苛責,但這個數據,真有必要好好釐清,讓國人知道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