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堵大陸企業利用東南亞洗產地,今天宣佈針對柬埔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的太陽能產品,課徵高關稅,其中柬埔寨因為拒絕美國調查,懲罰性關稅可能高達3500%。另外南韓海關發現,有中國商品偽裝成「南韓製造」規避關稅,已成立特別小組展開調查。
海岸線長、穩定的風力、多日照,成為東南亞發展太陽能的資產,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去年對美出口「太陽能產品」超過100億美元,是美國市場最大供應來源,但現在被美國認定有不公平傾銷。
南韓Qcells官方影片:「皆在美國本地生產,從頭到尾確保頂級品質。」
南韓的韓華在北美投資太陽光電園區,去年,與多家美國本土製造商申訴,要求美國政府對中資太陽能透過東南亞洗產地且低價傾銷採取行動。
CNA新聞:「在馬來西亞營運的中國廠商,幾乎全數減少產能,部分業者如晶科能源,甚至被迫關閉當地業務,轉向中東地區發展。」
美國裁定東南亞四國,依企業、產地不同,關稅最低41%,柬埔寨因拒絕調查,被課最重3500%的懲罰性關稅。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行政議員NgSzeHan:「美國有他們自身考量,可能需要制定內部政策,來保障本國利益。」
因此南韓警覺,不能淪為大陸企業轉口貿易基地,尤其是床墊,今年前3個月,查獲洗產地產品規模近7億台幣,超過去年數量,因此,成立「特別調查組」。
韓聯社新聞:「關稅廳廳長高光孝表示,「洗產地」將損害我國出口商品的信譽,並可能導致非關稅貿易壁壘擴大,因此我們計劃進行徹底的查緝與取締。」
關稅戰後,TikTok充斥各種,宣稱直飛中國大陸以「工廠價」買名牌,其實多假貨,也凸顯美國消費者對川普關稅的憂慮。